社会上有些人认为,科技外交官工作是享福,但从董劲生的讲述中就能知道,并非如此。就说印度首都新德里吧,一年中气温高于35℃的就有4个月,其中有两个月的平均气温要超过40℃。一次,董劲生陪国内一个团参观考察,由于汽车在太阳下晒得太久,表面温大概都快70多摄氏度了,他下车时没注意,钢丝绳被烫了个大泡。在印度工作三年,董劲生得过两次登革热,国内俗称‘断骨热’。发病的时候,每一寸皮肤,甚至每一根头发被风一吹都是揪心的痛。
“在那样的环境下工作,就需要有信念。想想国家也就一百多名科技外交官,驻在一个国家的就那么几个人,但我们承担的是处理两个国家之间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这样重要的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尽心尽力去工作。”
“1994年,为了帮助印度改建小水泥厂,国家建筑研究设计院水泥所所长带着专家团到印度实地考察。当时正值印度爆发大规模鼠疫,而专家团要去的地方就属于鼠疫发病区,且离发病中心区只有100公里。外国人别说去了,躲都来不及。但专家团既然来了,而且印度方面也有100多家小水泥厂的老板在那儿等着,我们只能去了。我真佩服那些专家的敬业精神。
到了那儿,不顾舟车劳顿就实地考察,并结合对方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计划,赢得了印度方面的极大兴趣和好评。就这样,原本打算当天返回的我们,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当地还多呆了一天……”时间在董劲生的畅谈中悄悄流过。从董劲生的讲述中,记者感受到了一位在科技外交战线上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对事业的热爱,也切实体会了他所说的“科技外交工作不是享福”。